“山无陵,江水为竭,冬雷震震,夏雨雪,天地合,乃敢与君绝!”这句铿锵有力的誓言自古便打动人心,它所传递的坚定与深情令人感叹。然而,随着历史长河的流转,人心与环境不断变化,再真挚的誓言也常常被现实打破。在现代社会,物欲横流牛牛策略,时间更是将誓言冲刷得所剩无几,很多人已不再将誓言当真。事实上,在历史上,许多誓言也未必兑现,甚至成为后人讽刺的笑柄。今天便来看看史上五大“打脸”誓言,其中有的更是至今难以解释。
其一:汉高祖刘邦食言鸿沟之约
汉四年八月,楚汉相争陷入僵局,刘邦与项羽在鸿沟达成和议,以鸿沟为界划分天下。项羽依约送回了刘邦的父亲与家人,史家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明确记载此事。当时的刘邦甚至多次派使者前往游说,最终才与项羽约定平分天下。然而,刘邦在得到家人后却背弃誓言,暗中筹谋,趁项羽放松戒备之际突然发兵袭击,最终逼得项羽兵败至乌江自刎。此举不仅令后人对刘邦的信义心存怀疑,也使许多人在对比二人时更倾向于同情项羽。更讽刺的是,刘邦称帝后,又对异姓王大开杀戒,这也验证了他“背信弃义”的一面。
展开剩余75%其二:司马懿违背托孤誓言
魏明帝曹叡临终时,将年幼的皇子托付给大将军曹爽与权臣司马懿。司马懿在病榻前感泣发誓,言辞恳切,保证自己会竭尽忠心守护幼主。然而仅过几年,嘉平元年,曹芳离洛阳出行,司马懿便发动高平陵政变,瞬间掌控朝纲,将曹爽一派斩草除根。从此,魏室权力被架空,曹氏宗亲也在打压中逐渐凋零。倘若魏明帝有知,恐怕要气得不安于九泉。司马懿的誓言成了赤裸裸的讽刺。
其三:元稹“曾经沧海”之情变
唐代诗人元稹与妻子韦丛的爱情故事,曾被视作佳话。韦丛去世后,他写下“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”的名句,真挚深情,让无数后人动容。然而牛牛策略,在这份看似纯粹的情感背后,元稹的人生却显得矛盾重重。在与韦丛结合之前,他与崔莺莺有一段轰轰烈烈的恋情,还留下《莺莺传》,为后世《西厢记》的出现埋下伏笔。而在韦丛去世后,他很快又与才女薛涛相恋,但最终同样无疾而终。如此反差,令“曾经沧海”四字显得意味深长。
其四:汉武帝的“金屋藏娇”
“金屋藏娇”的典故流传千古,出自汉武帝刘彻年幼时许下的誓言。刘彻童年时深深爱慕表姐陈阿娇,声称若能娶她,定会为她建造金屋。此誓言感人至深,最终他果真立陈阿娇为皇后。然而,婚后仅一年,刘彻便因宠幸卫子夫而渐渐冷落阿娇。陈阿娇多年未育,又因巫蛊之事遭废,被贬居长门宫。那句童年誓言,最终成了最残酷的讽刺,阿娇的命运也从尊贵跌落至孤寂。
其五:苏护献女之谜
《封神演义》中,冀州侯苏护因愤恨商纣暴虐而反叛,更在京城门口立誓:“君坏臣纲,有败五常。冀州苏护,永不朝商!”言辞铿锵,似乎誓死不屈。然而讽刺的是,他后来却亲自将女儿妲己献给了纣王,甘心成为商纣的丈人。此举背后究竟出于无奈还是另有隐情,史书未有明说,至今仍是谜团。也正因如此,苏护的誓言成为史上最令人难以理解的“打脸”之举。
由此可见,历史上的誓言虽多,但兑现者寥寥。无论是权谋之下的背叛,还是情感中的反复,誓言往往在利益与欲望面前显得脆弱不堪。誓言动听,却难抵人心变幻,这也许才是历史给予我们的真正启示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益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